2023年昆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苏州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要求,持续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构建垃圾分类宣教体系,营造浓厚的“全面发动”社会氛围,打造生动的“全民互动”共治格局,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2023年昆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总体部署,巩固“一领四动”工作机制,围绕《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三周年,通过深入宣传垃圾分类典型案例、先进人物、经验做法,充分展示昆山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全面发动社会参与,凝聚社会共识,切实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效和群众满意度,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宣传,氛围营造不放松
1. 持续提升垃圾分类社会氛围。各区镇要充分利用户外大型电子屏、路牌灯箱、高架三面翻、工地围墙围挡、“垃分摆渡车”等资源,投放垃圾分类宣传标语或宣传片,要强化交通枢纽、地铁公交、公园景区等重要场所垃圾分类宣传氛围,每条主次干道至少设立1处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在所有居民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或设置宣传标语,所有农村要有至少3处垃圾分类宣传;要结合绿化和景观提升行动、“口袋公园”“主题公园”建设等,至少打造1处垃圾分类户外示范宣传阵地。要充分利用宣教阵地资源,探索志愿团队和公益组织参与阵地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开放制度,确保阵地每月开展垃圾分类宣教活动不少于2场。
2. 全力营造垃圾分类工作氛围。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率先垂范,践行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将垃圾分类纳入电梯文化、窗口文化、楼道文化,通过视频、海报、展板、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各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的原则,督导各自行业开展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led显示屏、气象大屏、交通信息屏等媒介,投放垃圾分类和减量公益广告,增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浓厚氛围。
3. 积极引导垃圾分类舆论氛围。紧扣“正面引导+反面曝光”的形式,一方面积极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注重典型引路、正面引导,另一方面继续强化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强主动曝光,市级持续深化昆山电视台“垃圾分类零距离观察”电视栏目,全面客观报道生活垃圾分类相关问题现状,各区镇每月至少在官方公众平台曝光1次。要坚持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网络、短信等新兴媒体相结合的宣传结构,依托快捷灵活的新媒体做到宣传及时有效,借助本地传统媒体提升宣传影响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丰富形式,广泛动员不放松
1. 深入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紧扣《条例》实施三周年,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月主题活动,大力推广“我是一日督导员” “垃圾分类开讲啦” “瓶瓶罐罐日” “百万人看垃分”等特色亮点活动;各区镇精选一批垃圾分类主题线路,常态化开展“垃圾历险记”主题线路研学,每季度不少于1场。要进一步丰富宣传形式,采用文字、图片、图解、音视频、动漫等多种形式,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传播矩阵,通过搭建话题、直播互动、创作作品等,面向群众、贴近群众、深入浅出地进行宣传引导,切实提高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2. 加速培育垃圾分类志愿文化。巩固完善“小蜜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联盟体系,加强联盟分队日常管理,发动更多志愿团队加入联盟。强化队伍培训,提升志愿队伍的专业性、凝聚力,根据市级要求,联盟每季度开展全域范围的志愿者活动或公益活动不少于1场。深化垃圾分类公益联盟服务体系,推动公益组织与薄弱小区“结对”,助推薄弱小区垃圾分类质量提升。各区镇要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志愿团队、公益组织、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每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3次,持续推动居民习惯养成。
3. 不断加强垃圾分类交流协作。持续巩固“新疆‘1对1’交流协作机制”,通过政策共享、人员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享经验;深入推进“嘉昆太”地区生活垃圾分类交流协作,保持常态长效对话,有力有序推进嘉昆太区域协同。举办“民生议事厅”活动,市级、区镇、部门、物业、居民多级联动,围绕垃圾分类工作进入新常态后的新问题、新变化、新做法、好故事等深入探讨,交流经验,分享互鉴,各区镇每季度组织实施责任范围内“议事厅”活动不少于1场,倾听社情民意,落实“一区一策”,让更多市民成为垃圾分类行动者、宣传者、监督者。
(三)聚焦重点,靶向宣传不放松
1. 强化垃圾分类行业靶向宣传。各区镇要针对少数群众不了解、不支持、不参与垃圾分类的问题,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村宅、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园”“七进”宣传行动,凝聚社会共识,提升全民共治。集中精力推进“垃圾分类进企业”活动,聚焦集宿区薄弱环节,做好新昆山人垃圾分类的靶向提升,确保年内完成全市规上企业宣传全覆盖。行业主管部门要围绕“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的原则,结合文明城市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强化学校、医院、企业、商超、宾馆、酒店、电影院、艺术和体育场馆、火(汽)车站、旅游景点等重点行业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宣传实践。
2. 深化垃圾分类人员靶向宣传。进一步深化“六点半‘垃’家常”宣传实践活动,各区镇领导、党员要带头建立“六点半‘垃’家常”小组,常态化开展“面对面”入户走访,2023年9月完成新一轮住宅小区入户走访全覆盖;吸纳物业、居民等社会志愿力量加入“六点半‘垃’家常”小组,引导居民树立“主人翁”意识,共同参与小区垃圾分类治理;深化“六点半‘垃’家常”内涵,探索云入户、线上签订承诺书模式。
3. 细化垃圾分类内容靶向宣传。各区镇要结合《条例》实施三周年,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普法教育,将《条例》内容作为日常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垃圾分类融入执法办案全过程,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收集执法案例,制作一批垃圾分类法治产品,以案释法,提升公众的依法分类意识,引导市民崇德尚法,自觉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形成“以法促分”的良好氛围。
(四)提升素质,教育引导不放松
1. 规范垃分学院多级培训。实体化运作垃分学院,严格落实“三级培训”机制,建立“三级小蜜蜂讲师团”:一级由市级每季度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专职人员集中培训1次;二级由各区镇每季度组织开展社区(村)书记集中培训1次;三级由社区(村)每季度组织开展工作人员、物业经理、督导员集中培训1次。各行业主管部门每年要对行业开展至少1次集中培训,为行业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向。建立督导员管理办法,开展住宅小区、督导员“双星评定”,通过双向激励,推动小区垃圾分类“软硬兼施,全面提质”。
2. 开展长效常态校园教育。将垃圾分类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中小学要结合劳动教育、家庭劳动、课外实践活动通盘考虑,通过垃圾分类“进课堂”、参观垃圾分类宣传阵地等活动,加大对各级各类学校师生的教育,所有中小学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垃圾分类“进课堂”活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建立垃圾分类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家校联动”,强化社区、学校互动教学,各区镇每月开展垃圾分类校园知识普及和互动实践活动不少于1次。结合国家限塑及昆山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工作,将“童言无‘塑’”项目推广至全市中小学,各区镇要指导相关企业对塑料制品进行定期回收,助力资源再生。
3. 强化先进典型激励引导。制定2023年度生活垃圾分类引导激励办法,持续开展“最美家庭”“季度之星”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通过家庭带动社会,以榜样力量引领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营造全民垃圾分类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区镇要注重在工作推进中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典型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推动全社会互动、互学、互鉴,以先进为标杆、以典型为榜样,带动区域整体面貌提升,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
(五)精准施策,拔钉消点不放松
1. 开展低分小区定点宣导。加强薄弱小区、低分小区治理,以“过时投放精细化治理”为主题,围绕“扫灰行动”“1对1帮扶”“巡更打卡”“1号工程”开展宣导工作。完善监督曝光机制,小区内要设置垃圾分类宣传点位以及曝光台,同时鼓励居民注册“管家团”参与低分小区日常监督管理,做到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措施到位、“红灰榜”到位、监督电话公示到位。采取组织本区域内“低分”小区向“星级”小区学习交流等形式,以学促进,全面提升全市源头分类质量。
2. 推进低分农村管家服务。深化农村垃圾分类“管家团”,由村干部带头,吸纳村内老党员、村民志愿者参与,做好村内“周到服务”;将村民“管家团”与“六点半‘垃’家常”小组力量融合,常态化开展入户宣传和监督指导。各区镇要参照住宅小区“低分”学“星级”模式,组织低分农村向优秀农村参观学习,全面提升我市农村垃圾分类质效。市级将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示范村评定,对垃圾容器设置规范、日常收运管理到位、整体环境整洁、居民满意度高的农村进行表彰。
3. 建立物业志愿服务机制。全面发动实施“提升指间文明,共建美好社区”物业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将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活动的成效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挂钩、与小区垃圾分类评定挂钩,进一步落实物业服务企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推动物业服务企业组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团队,在居民小区开展入户宣传、靶向宣教、“过时投放”专项巡查劝导等活动,进一步教育引导居民做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三、工作要求
1. 高度重视,协同推进。要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将垃圾分类作为文明城市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重要内容,贯穿于文明建设、城市管理、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各区镇要结合实际,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经费,制定具体的宣传活动方案,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2. 精心组织,注重实效。要结合精心筹划组织,深入挖掘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要紧密结合群众生活,将政策条文变成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确保宣传工作落到实处,有效提升群众参与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要因地制宜开展宣传活动,确保宣传不走形式,活动不走过场,宣传切实有效。
3. 资源互通,扩大影响。要注重在工作中总结先进经验,充分共享现有资源,最大限度挖掘宣传资源的使用程度,从多渠道积极向国家、省、市条线部门及主流媒体推送反映本区域、本部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特色、亮点和成功经验的品牌,带动区域整体面貌提升,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